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7题。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④……
⑤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在第②段中分别找出描写春草下述特征的词语填在题后横线上。
(1)这温顺柔和的草,讨人喜欢。___________
(2)萌动的幼芽,破土而出。___________
(3)初生的春草带着娇柔的姿态。___________
(4)那美丽的色泽,纯净而又新鲜。___________
2、如果分别给第②③⑤段各加上一个标题,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描绘了一幅争奇斗艳的画面,首句写花儿竟放,第二句写______,第三句写_______,第四句写花间之闹,第五句写遍地野花的品种、神态。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作者连用三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春雨的特征。具体地说,“像牛毛”突出了春雨春雨__________的特征,“像花针”突出春雨_________的特征,“像细丝”突出了________的特征。
5、“密密地斜织着”,一句中的“织”字,能否换成“下”“落”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薄烟”比喻_______;“笼”字准确地写出了_________; “全”写出了_____________。
7、“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拟物
D、拟人
最佳答案:
1、(1)软绵绵;
(2)钻出来;
(3)嫩嫩的;
(4)绿绿的
2、春草图、春花圈、春雨图
3、花色之美,花果之甜
4、多;亮;长
5、不能换,因为“织”字与细丝的比喻相照应。
6、细雨蒙蒙的景状这层鹬烟的高度薄烟的面积,展现了开阔的境界。
7、D
(意思对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