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屡次辞官的陈中行  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

时间:2025-02-13 03:21:46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屡次辞官的陈中行  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98673.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屡次辞官的陈中行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林学士,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遇天资沉粹笃学博览精象数之学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学者称为静诚先生。太祖渡江,以秦从龙荐,发书聘之,引伊、吕注、诸葛为喻。遇至,与语,大悦,遂留参密议,日见亲信。太祖为吴王,授供奉司丞,辞。即皇帝位,三授翰林学士,皆辞。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以示荣宠。

洪武三年,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还赐金帛。除中书左丞,又辞。明年召对华盖殿,赐坐,命草<平西诏》。授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复辞。西域进良马,遇引汉故事以谏。除太常少卿,固辞。强之,不可。最后除礼部尚书,又固辞。帝沉吟良久,从之。自是不复强以官。帝尝从容言欲官其子,遇日:“臣三子皆幼,学未成,请俟异日。”帝亦弗强也。

遇自开基之始,即侍帷幄。帝尝问保国安民至计,遇对:“以不嗜杀人,薄敛,任贤,复先王礼乐为首务。”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多得全释。其计画多秘不传,而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与比者。数监幸其第,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命爵辄辞,终成其高。十七年卒,赐葬钟山。(节选自《明史二十三》)

注:伊、吕:伊尹、吕尚(姜子牙)。

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 家:安家。

B.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隐 隐:疾苦。

C.学未成,请俟异日 俟:等待。

D.命爵辄辞,终成其高 成:成功。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子孙因家焉 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①遇引汉故事以谏 ②自是不复强以官

C.①廷臣或有过被谴责 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D.①勋戚大臣无与比者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陈遇受到尊敬的一组是( )

①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

②乃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

③西域进良马,遇引汉故事以谏

④帝尝从容言欲官其子

⑤廷臣或有过被谴责,遇力为解

⑥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遇沉稳专一,博览群书,喜欢用《周易》卜筮,在元朝时就曾做过温州府学的教官。

B.太祖曾多次授予陈遇要职,但均被陈遇婉拒。陈遇这样做是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操守。

C.陈遇遇事能够冷静睿智,西域进献良马,他立即引用汉朝旧事为例对皇帝加以规劝。

D.陈遇因多有建树,深受皇上器重和朝臣们的爱戴,就连太监们都多次到府上拜望。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渡江,以秦从龙荐,发书聘之,引伊、吕、诸葛为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计画多秘不传,而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与比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斜线(/)断句。

遇 天 资 沉 粹 笃 学 博 览 精 象 数 之 学 元 末 为 温 州 教 授 已 而 弃 官 归 隐。

最佳答案:

1.D

2.C

3.B

4.D

5.(1)太祖皇帝统兵渡江南下,由于秦从龙举荐.(朝廷)发诏书聘请陈遇,把他说成伊尹、吕望、诸葛亮。

  (2)陈遇的计谋策略大多秘而不传,而他受(皇帝)恩宠礼遇之高,就连有功劳的外戚大臣也不能和他相比。

6.遇天资沉粹/笃学博览/精象数之学/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