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诗情爱意赋青苔
诗人常将眼光投向一些被世人遗忘的角落,所谓情有独钟,比如说青苔这东西。
青苔是微不足道的生物.但它毕竟是一种生命。唐人刘禹锡在名篇《陋室铭》中就这样写道:_________________。
因为“青苔”对“陋室”的映衬,便有一种荒芜凄凉之意吗?没有,在诗人的眼里它恰恰成了一种陪伴的生命,充满了生机。
诗人咏青苔,其中咏的是心志。我想起以一篇《滕王阁序》闻名天下的王勃,他在未被人们发现前曾写下一章《苔赋》,其中有:
背阳就阴,违喧处静。不根不叶,无迹无影。耻桃李之暂芳,笑兰桂之非永。故顺时而不竞,每来幽而自整。
这是一幅对青苔的生动写照。诗人借青苔的特性同世俗作了鲜明的对比,显示了那种遗世独立与清高不俗的自我形象,我于是读懂了:这青苔正是那些独特人物的化身。
为了给青苔正名,清人袁枚写下一首《咏苔》的小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你瞧,竟然可以拿青苔来与牡丹媲荚,诗人的赞美之情溢满诗行。不错,青苔是不应该被人遗忘的,“青春”里透出一种执著而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视而不见吗
从青苔的身上,我见到了一种君子风度,坦然、安然、超然、昂然……这正是我一生苦苦追求的东西,心中涌动着诗情,在一个晚上终于吟成了这么一首绝句:
立壁阴隅独自吟,诗意铺绿见初心。
平生寂寞从容笑,只爱超然寄愫情。
每当我走过老桥或穿过古巷,每当我徜徉在山林或漫游在花径,凡是有青苔的地方我总要顾上几眼,倾注心中的爱意。
于是,脑子里常常闪出青苔的影子。
1.在文中横线上默写出刘禹锡描写青苔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们为什么会对青苔情有独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王勃的《苔赋》中,你能够看出青苔的生长特点及生活习性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君子的风度”具体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抒发诗情画意,也为青苔赋一首小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因为在诗人眼中,青苔成了一种陪伴的生命,充满了生机,显示了遗世独立与清高不俗的自我形象,透出一种执着而顽强的生命力。
3.青苔没有枝叶,没有芳香,喜阴好静,生长在人迹罕至的角落。
4.坦然面对生活,充满活力,表高不俗,执著独立。
5.示例:友人说/“感觉你的阴暗面似乎多了点“/其实/他不知道/我善于迂回到阳光背后/思想观察/那是因为/我怕阳光/误导了我的视线。
(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