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回答问题。
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②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③“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④“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⑤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⑥“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⑦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⑧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选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15个字左右说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迈出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你仔细阅读第⑦段,从文中找出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⑦⑧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导致“我”心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语文,要不断地识字、写字,要整段、整篇地背诵文章,于是不少同学就有了写不完、背不过来的感觉。读了这些文段之后,你有怎样的新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父亲鼓励(指导、引导、教)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2、没有解除恐惧心理。 “似乎”、“小心翼翼”、“探”几个词语都能表现这一点。“似乎”,表现了“我”迈出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表现了“我”依然恐惧的心理;
3、“我”成功迈出第一步,“顿时有了信心”;成功迈出第二步,则“信心大增”;完全爬下悬崖之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他的心理状态是在成功的行动中变化的。
4、言之成理即可。
如: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一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地迈出第一步。
理由: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成功。
5、字要一个一个地让,书要一段一段地背。只要克服一个个小困难,学习任务总是会完成的。
(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