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阅读(6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
时间:2024-04-25 04:04:58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文化经典阅读(6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1),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孟子·离娄下》)
注:
(1)有服:服丧。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的意思是“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就把他捆绑起来”。
B.孟子用比喻的方式道出君王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臣子。
C.孟子用“寇雠,何服之有”这个反问句向齐宣王强调了应该向臣子让步的重要性。
D.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派人引导送他出国境,离开了三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这叫三有礼。
(2)下面选段孟子说的话与上面的文字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通之处?请简析(3分)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孟子·离娄上》)
最佳答案:
(1)C(强调的是要视臣子如手足的重要性)
(2)(下面选段中孟子对君臣双方各自提出来了要求:无论为君为臣,都要效法尧、舜,自我完美。上面的文字强调君王要视臣如手足。)两处文字都体现了孟子希望君王加强自我修养、善待臣子,君臣要互相尊重,君如何待臣,臣也会以同样的方法报君的思想。
答案解析:
(1)本段文字的意思是: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
宣王说:“《礼》规定,要为先前侍奉过的君主穿孝服。君主如何做,臣下才能为他服孝呢?”
孟子说:“(臣下)有劝谏被实行,有建议被采纳,恩惠润泽民人;(臣子)因故辞去,君主就派人领他出境,并事先到他的去处安排;离去三年不返回,才收回他的圭田和房屋。这叫三有礼。这样,臣下就愿意为他服孝了。如今做臣下的,有劝谏君不实行,有建言君主不听,恩惠不能润泽民众;因故离去,君主就要拘捕,又(使他)陷困境于其去所;离开当天,就没收了他的圭地和房屋。这就叫做寇仇。(成了)寇仇,还如何服孝呢?”
从内容上不能看出,孟子之所以用反问句是启发宣王思考,对待臣子的亲和态度和关爱的行为,是让臣子信服的关键。而不是强调君王要向臣子让步。所以C错。
(2)译文:孟子说:“圆规、曲尺,是方和圆的最高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典范。想成为好君主,就要尽到做君主的道理;想成为好臣子,就要尽到做臣子的道理。二者都效法尧、舜就行了。不用舜侍奉尧的态度来侍奉君主,就是不敬重他的君主;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方法来治理百姓,就是残害他的百姓。
这段文字还是在论述君臣、君民之间的关系。与选段的第一段有相通之处:君要善待臣子,臣子要敬重君王。两者都要修为,能以尧舜为榜样,这样的君臣关系才能和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