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片断,完成问题。文段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
时间:2024-04-25 03:36:24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阅读文言文片断,完成问题。
文段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文段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迫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深思)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很多的样子)大满,素蟫(蛀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珍惜)也。(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录毕,走送之()(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0.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两处停顿
然 后 叹 借 者 之 用 心 专
3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32.选段一中有哪些语句说明作者勤奋刻苦读书的
33.选段二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书非借不能读”的
34.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两文字以后的感受和体会。
最佳答案:
29.走:跑。假:借。
30.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31.回到家做梦的时候都想着白天借书的事,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
32.①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③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3.现身说法,述说自己年幼时爱书,借书心切的经历,与做官后反而很少读书的态度作对比,进一步阐明观点。(事实论据,对比论证)
34.(略)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