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zǐ指责)古人之失;与令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因不能无失
时间:2024-04-25 02:25:42 栏目:学习方法古人之失;与令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因不能无失.png)
题目内容: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zǐ指责)古人之失;与令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因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选自钱大听《潜研堂文集》)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看待“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这样尝试着和别人换一下位置,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果真没有一点过失吗?或:如果设身处地,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难道没有一点过失吗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或:治学要严谨,不要自以为是。
3.指出现象;讲述道理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4.示例:
①这种行为不妥当。对古书没有认真分析研究,不要妄加评论和否定。
②对这种行为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读古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这种行为有可取之处。“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质疑,大胆质疑。(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