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甲]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
时间:2024-04-24 22:44:15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甲]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
②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
③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
④无问津者______________
⑤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
⑥高可二黍许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段中,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明明“处处志之”,为什么回去寻找桃花源时却“遂迷,不复得路”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乙]段横线处按原文内容填空。并说出它们各自的出处。想一想,这雕刻的句子与文中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①沿,顺着;
②做标记;
③计划;
④渡口;
⑤零数;
⑥大约
2.①南阳的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②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船篷覆盖在上面。
3.答案要点;暗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们美好的理想而已。(意对即可)
4.水落石出清风徐来《后赤壁赋》《赤壁赋》盖大苏泛赤壁云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