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①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省洛阳市呢。其

时间:2024-04-24 17:35:39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文,完成1~4题。  ①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省洛阳市呢。其」,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88307.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①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省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

②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建成。石拱一共有1200米长,5米宽,有44座桥墩。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墩,1188米长了。

③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它采用“筏型桥墩”,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条垒成桥墩。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底。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多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宛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

④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生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胶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征,在桥基上遍种牡蛎。

⑤果然,没几年,牡蛎不仅把零碎的石条、石块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一大创造。

⑥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计,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样重的石板运到高高的石墩上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得到启发,运用了浮运法。

⑦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板用木排运到石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板放到石墩上。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

⑧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桥”,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牌,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

。⑨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本文说明对象是_____,其最大特征是_________。

2.根据文中的内容,给“浮运法”下定义,“浮运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第⑥段中画线的“多”“据估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洛阳桥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

2.借涨潮的浮力,用木排运石块放置到桥墩上

3.不能。因为“多”表示石板长度在10米以上,若删去就表示正好10米了。“据估计”表示大致估计,并没有实际称量。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实际称量后的重量,与事实不符。

4.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列数字使说明更准确,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洛阳桥不愧为“海内第一桥”。(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