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

时间:2024-04-24 15:28:16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86806.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菟秋祢,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忘战也。且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古之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悔者也。

……

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闻匈奴聚代谷之外而之。御史成谏曰:“不可。夫匈奴,兽聚而鸟散,从之如牢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至代谷,平城之围。高帝悔之,乃使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亡之事。

故兵法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秦常枳众数十万人,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三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业,天性固然。上自虞夏殷周,程督,禽兽畜之,不比为人。夫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而近世之失,此臣之所以大恐,百姓所疾苦也。且夫兵久生,事苦则虑易。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而秦政不行,权分二子,此得失之效也。故《周书》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孰计之而家察焉。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 穷:穷尽。

B.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 略:侵略。

C.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 亡:通“无”。

D.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 孰:仔细,周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争者末节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乃使刘敬往结和亲 此事若不济,此乃天也

C.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D.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 青麻头伏焉

3.下列不属于主父偃反对伐匈奴的理由的一项是( )

①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②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③夫匈奴,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

④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业。

⑤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⑥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2)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

(3)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

最佳答案:

1.B

2.C

3.D

4.(1)国家即使大,如果好战也一定会灭亡;天下即使太平,忘记战争也会灭亡。

  (2)如今凭借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里认为是危险的。

  (3)围家的安危在于稆王发布的政令,国家的存亡在于君王用什么样的人。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