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屯。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有以也良:确实。
B.大块假我以文章假:给。
C.幽赏未已幽:幽雅景致。
D.序天伦之乐事序:序列。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②开琼筵以坐花
③险以远,则至者少
④良有以也
A.①句和④句相同,②句和③句相同。
B.①句和④句相同,②句和③句不同。
C.①句和④句不同,②句和③句相同。
D.①句和④句不同,②句和③句不同。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一语借用《庄子·刻意》中的典故,表明人生欢乐无限,今晚要尽情欢乐。
B.从“浮生若梦”到“秉烛夜游”,表达的是及时行乐,在宴会上尽情欢乐的思想感情。
C.全文虽然写了如诗如画的美景,又畅叙天伦之乐,但读起来感到低沉,充满消极的思想。
D.“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成为万口传诵的名句,一方面体现了春景的特色,另一方面将审美的主体拟人化,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
4.用斜线(/)给下列文段断句。 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
5.尽管这篇序中出观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字句,但读完全文,我们并没有消极之感。这是为什么?请探究其原因。(200字左右)
最佳答案:
1.D
2.D
3.B
4.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
5.示例:李白所处的时代是盛唐,那是封建主义达到最强,民族自信最强,积极乐观的时期。李白骨子坐充满的是盛唐和内豪之情,他乐观、韶达,他认为这是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光阴,“秉烛夜游”。他认为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召唤和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一同歌咏,高谈,观月饮洒,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本文写于兄弟们夜宴,“欢乐”才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再加之下文写到的如诗如画的春景,众人宴饮的痛快,作诗罚酒的雅兴,无不显示出欢乐的景象,何来消极呢?因此,我们读这篇小序,感到的是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