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17分)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陈常青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
时间:2024-04-24 13:33:49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17分)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谓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等到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此时,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泰然处之,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绩,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于既倒。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习一样镇定从容。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能的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另外,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⑤生活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我们常常会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要“每临大事有静气”,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科学地制定措施,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小题1:文章开头引用翁同龢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的两个事例。(4分)
小题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静气?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作答。(6分)
小题4: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从多方面论证了“临大事必须有静气”的道理。从你阅读过的作品中,再补充一个“临大事而有静气”的论据。(不超过80字)(4分)
最佳答案:
小题1:(共3分) ①引出论点: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作为道理论据,证明论点。
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各1分)
小题2:(共4分) ①淝水之战中谢安面对胜利平心静气。
②长征途中毛泽东沉着冷静屡创辉煌战绩。(各2分,意对即可)
小题3:(共6分)①培养静气需要不断历练和积累;
②培养静气需要广泛阅读,汲取智慧,增长才干,开阔视野;
③培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各2分)
小题4:(共4分)不设统一答案。要求:课文与课外读物中的例子均可。事例必须能够表明:临大事而有静气。(事例概括,3分;简要阐述,1分。共4分)
示例一:诸葛亮面对魏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在城楼上不慌不忙,悠然弹琴,导致魏军不敢贸然进攻,不战自退,他靠的是知己知彼、成竹在胸的静气。
示例二:鲁宾逊独自一人流落到荒岛上以后没有慌张,而是用28年的时间,在荒岛上建立起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他靠的是铁杵磨针一样充满艰辛的历练和积累的静气。
答案解析:
小题1:
将引用语与作者开篇就提出的论点“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比较阅读即可知道引用一方面是提出论点,一方面是为论点做论据。
点评:本题不难,这是议论文中常规的问题,学生易于理解。议论文中引用论证是常用的,以引用名言开头,一般是为了引起议论,有时在开始的议论中摆出论点。同时,引用名言本身又可做道理论据,也使文章语言生动。
小题2:
试题分析:点明主要人物和事件的结果影响,概括中要抓住论点“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论据内容清楚,易于概括。概括事例的内容,要抓住事例的主体,点明事例的要素,不需要过多的陈述。
小题3: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围绕问题,抓住“怎样培养”在梳理内容,找到相关的文字信息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短小,易于梳理。此题拟题较适当,即起到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又没有给学生加大思考的力度,学生需要阅读的文字比较集中。
小题4:
试题分析:补充论据,要注意围绕“临大事而静气”这一论点,要举有典型意义的事件。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在考试中很难立即想起与“临危不乱”的事例来。论据,一要与论点一致,二要有典型性有说明力,三对论据要叙述清楚,突出论据中与论点相关的信息点。
考点核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