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
时间:2024-04-24 12:32:24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③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也就是说,人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浆容易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Racl”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Racl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而导致的高血压。
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事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9.7克,农村居民为11.1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
⑤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患者,采取限制盐摄入量要比多吃蛋白质和不吃肥肉等措施更有效。
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盐摄入量从每天9—12克减少到5—6克,血压会有明显的降低。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降压效果等同于口服降压药的效果。
⑦ 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 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克盐,10克黄豆酱中约1.5克。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钾。
⑧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
小题1:简要概括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4分)
小题2:简要说明第⑦段中加点词“尽量”的表达效果。(2分)
小题3: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两种并说明其作用。(4分)
最佳答案:
小题1:适量摄入盐有益于身体健康,反之则有危害,容易引起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小题2:“尽量”一词的运用更加严密地说明了食物加工、烹调时少放盐的程度。
小题3:示例:通过举例子,更加增强了“过多地摄入盐对身体产生危害”这一说法的可信度。
通过列数字,更加准确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每人每天盐摄入量高。
通过作比较,更加清楚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比其他县居民每天盐的摄入量多。
答案解析:
小题1:
筛选文中信息可从“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
⑤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⑦ 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 取总量控制”等总结出来。
小题2:
试题分析:
说明文的语言考查形式①加点字词有何作用?答题解密: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运用了XX手法,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②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解密:A.不可以。B.原词的意思或内容。C.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D.换了后意思有什么改变。
③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解密:A.表态(删还是不删)。B.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C.若删去,原来的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D.XX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④“这”、“同样”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答题解密: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那一句话。有时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按照答题模式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掌握答题格式:先指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结合文段内容。
考点核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