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时间:2024-04-24 09:19:48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82452.html
题目内容: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的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3.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

4.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

5.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括号中。

( )→( )→( )

6.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7.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最佳答案:

1.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垂髫:指小孩 要:同“邀”邀请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遂:于是、就 惋:惊讶、惊奇

2.村人 渔人 渔人 村人 渔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渔人 渔人

3.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语,“不管”。

4.(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咸来问讯

(4)先世避秦时乱

(5)与外人间隔

5.发现桃源 访问桃源 离开桃源

6.C

7.桃花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和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这里的生活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中的社会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只是一种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答案不唯一)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