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①之以治则吉,应之以
时间:2024-04-24 05:29:21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①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疆本②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③备而动时④,则天不能病⑤;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论》)
注:
①应:适应。
②疆本:疆,通“强”;本,指根本,农业生产。
③养:指养生的东西。
④动时:指耕作适时。
⑤病:有“害”的意思。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应之以乱则凶/之:它(指自然规律)。
B.循道而不忒/循:遵循、依照。道:规律。
C.倍道而妄行/倍:通“背”,违背。
D.寒暑未薄而疾/薄:不丰厚。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天行有常()
(2)不为尧存()
(3)则天不能使之全()
(4)妖怪未至而凶()
(5)故明于天人之分()
3.这段文字表明了《荀子》怎样的观点?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D
2.(1)规律
(2)因为
(3)保全
(4)怪异的现象,指古人不能理解的一些自然现象
(5)职分,读“fèn”
3.这段文字主要说了天行有常,事在人为,也就是说:自然的发展变化有它的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不是人的主观愿望所能改变的,但是人能够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消祸得福。社会治乱的根源不在天而在人。这段话论证方法的特点是正反论证。
4.(1)自然的运行有其规律,不因为是尧就存在,不因为是桀就消亡。适应自然的规律,用安定的方法治理,社会就平安;适应自然的规律,用混乱的方法治理,社会就凶险。
(2)给养少而又很少劳作,老天就不能让他保全;违背规律而又肆意妄行,老天就不能让他平安。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