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伤仲永》(节选)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时间:2024-04-24 04:24:36 栏目:学习方法![[甲]《伤仲永》(节选)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https://img.4304.cn/aiimage/[甲]《伤仲永》(节选)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png)
题目内容:
[甲]《伤仲永》(节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B、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泯然众人矣(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C、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D、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非复吴下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轻蔑的意味)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伤仲永》一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史书_____________,该史书是一部____________通史。本文情节可概括为以下三个部分,即: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鲁肃赞学、结友。
5、《孙权劝学》中的语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已演变成了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它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D
2、(1)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2)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去当(或“成为”)博士(或“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3、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意思对即可)
4、《资治通鉴》 编年体 吕蒙就学
5、刮目相待(看)指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