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时间:2024-04-24 01:51:09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①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俎②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③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注〕①九奏:多种乐器同时奏响。
②轩裳珪俎:轩,官员出外乘坐的车。裳,官服。珪(ɡuī)俎
(zǔ),举行朝会、祭祀典礼时所拿的玉器等。
③庶几:这里指“希望”、“期望”之意。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聊以志吾之乐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足喻其乐且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而”与“而屡易其号”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老而衰且病
B.泰山在前而不见
C.心未老而先衰
D.委而去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所以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作者在甲乙文中所追求的“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1)降职 (2)责备、谴责 (3)故且、暂且 (4)明白
2.D
3.(1)拖累我的世事很多。
(2)希望能实现自己的夙愿。这就是我记(起六一居士名)的原因。(意对即可)
4. 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乐”,是闲适的田园之乐,是享受自我兴趣、爱好之中的乐。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