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南皮许南金先生,最有胆。在僧寺读书,与一友共榻。夜半,见
时间:2024-04-24 01:13:55 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南皮许南金先生,最有胆。在僧寺读书,与一友共榻。夜半,见北壁燃双炬,谛视,乃一人面出壁中,大中箕,双炬其目光也。友股栗欲死。先生披衣徐起曰:“正欲读书,苦烛尽。君来甚善。”乃携一册背之坐,诵声琅琅。未数页,目光渐隐;拊壁呼之,不出矣。又一夕如厕,一小童持烛随。此面突自地涌出,对之而笑。童掷烛仆地。先生即拾置怪顶,曰:“烛正无台,君来又甚善。”怪仰视不动。先生曰:“君何处不可往,乃在此间?海上有逐臭之夫,君其是乎?不可辜君来意。”即以秽纸拭其口。怪大呕吐,狂吼数声,灭烛而没。自是不复见。
先生尝曰:“鬼魅皆真有之,亦时或见之;惟检点生平,无不可对鬼魅者,则此心自不动耳。”
1.对文章中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是()
A.“谛视,乃一人面出壁中,大如箕,双炬其目光也。”——他仔细看时,原来是一个人的面孔从墙壁中显现出来。这面孔像簸箕一样大,那两个火炬是从他的眼睛发出来的光。
B.“友股栗欲死”——他的那个朋友吓得要死,屁股直发抖。
C.“海上有逐臭之夫,君其是乎?不可辜君来意。”——我听说海上有专喜臭味的人,您恐怕就是的吧?我可不敢辜负了您辛苦赶来的好意。
D.“烛正无台,君来又甚善。”——这蜡烛正缺个烛台,您又来得正好。
2.先生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B
2.鬼怪都是真有其事的,有时候也可以看见它,只有检点自己的言行,如果没有哪一点不能面对鬼怪,那么你的心就没有什么害怕的。这句话给我们一个启示:做人如果无愧于良心,就会无所畏惧。(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