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冷泉亭记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时间:2024-04-24 00:48:24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冷泉亭记
白居易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亭,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①,风泠泠②,可以蠲烦折酲③,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④足于床下,卧而狎⑤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⑥,粹冷柔滑,若俗士⑦,若道人,眼耳之尘,心尘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域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铺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玙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⑧。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
①渟渟(tínɡ):水停止不动的样子。
②泠泠(línɡ):形容清凉。
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ɡ):除去烦劳,解除酒醉,蠲:消除,除去。酲:酒醉不清醒。
④濯(zhuó):洗。
⑤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⑥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yuán):水流的样子。彻:同“澈”。⑦俗士:与出家人相对而言,指未出家的人。⑧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观点。此语出自《论语o述而》。这里是指自己不再建造新亭。
1.下面对词语分析不妥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句中的“最”“尤”“甲”是同义词。
B.“导和纳粹”,是指引导人心平气和地接纳最精美的东西。
C.“床下”“枕上”在这儿是比喻义,指随处、自由的意思。
D.“可胜言哉”中“胜”是壮大的意思,这儿有名传千里之意。
2.对下面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撮奇得要”——集中了最奇特的要点。
C.“潜利阴益”——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好处。
D.“佳境殚矣”——所有的美好境界,全都达到极点。
B.“物无遁形”——物体的形态全都显露了出来。
3.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冷泉亭是余杭众多美景中最好的一处。
B.与冷泉亭互相遥望的还有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和见山亭。
C.仆射、给事、右司郎中是官职,相里君、韩皋、裴棠棣、卢元铺、元玙是人名。
D.“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中“长庆”是白居易的号。
4.认真阅读文章,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文字。请写出三组描写冷泉亭景色的整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抓住冷泉亭春天的_______和_______;夏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物,简练而生动地写出了此泉四时的美景和人物的心情。
6.作者不再建造亭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D
2.A
3.D
4.A.高不倍寻,广不累丈。
B.山树为盖,岩石为屏。
C.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或:A.草熏熏,木欣欣。B.泉渟渟,风泠泠。C.若俗士,若道人。
5.草 木 泉 风
6.“于是,……无所加焉”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