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乐其志 此乐何极
B.期在必醉 失期当斩
C.或置酒而招之 一食或尽粟一石
D.颇示己志 寻向所志
2.下面各句中,加粗词与例句中加粗词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亦不详其姓字
A.安陵君其许寡人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真不知马也
D.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下面对所选文段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突出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C.文中的五柳先生虽然“好读书”,但只满足于了解文章大概,而不能作深入理解。
D.文章末段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这是对先生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C
2.D
3.C
4.(1)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把(它)作为自己的号。
(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