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13分)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

时间:2024-04-18 21:54:11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13分)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71280.html
题目内容:

(13分)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著名史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的……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传统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

材料二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16世纪 “封建贵族阶级在来势猛烈的圈地运动中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18世纪期间,就整个世纪平均数而言,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入了无产阶级,……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唐宋之变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请简述唐宋时期社会流动的原因和表现。(4分)并说明宋代的社会流动对文学艺术的影响。(1分)

(2)据材料二,指出16—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3分)结合所学分析引发英国社会流动的原因?(3分)

(3)通过上述材料的探究,你对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何认识(2分)

最佳答案:

(1)原因:

①实行科举制;

②商品经济发展(2分)

表现:

①科举制推动平民参政;

②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民阶层扩大(2分)

影响:文学艺术平民化和世俗化趋势加强(1分)

(2)表现:

①封建贵族日趋没落;

②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崛起;

③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工人;

④自耕农消失(任答三点,3分)

原因:

①新航路开辟;

②圈地运动开展;

③工业革命发展;

④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或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任答三点,3分)

(3)认识:

①社会流动是对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②公正合理的社会流动,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2分)

答案解析:

(1)依据题干中对社会流动的定义,结合所学知识,唐宋以来推行的科举制、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流动;科举制的推行促进了庶族地主及平民的参政;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依据所学,市民阶层的兴起,促进宋代的文学艺术出现通俗化、平民化的趋势;如宋词、话本的兴盛,风俗画的盛行等。

(2)依据材料中的“封建贵族阶级…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入了无产阶级,……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社会封建贵族日趋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崛起;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工人;自耕农的消失。结合16——18世纪的英国历史及材料可以概括出去原因有: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圈地运动开展;工业革命发展。

(3)本问结合上述两问中对不同时期及国家社会流动的原因、影响的认识,可以看出,社会流动是对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合理的社会流动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考点核心:

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