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宁波袁太守,故明之循吏也。有二客昆季①,长曰钟燕

时间:2024-04-18 21:23:22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宁波袁太守,故明之循吏也。有二客昆季①,长曰钟燕」,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70882.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宁波袁太守,故明之循吏也。有二客昆季,长曰钟燕,次曰钟薡,举司衙务,人因以大小钟别之。方公为某县令,大钟即从公,及公历任丞、牧,小钟适来省兄,见其醇谨,亦留之,公任之如左右手。两人事公以忠,待人以礼,苞苴不行于冷面,关说莫移其刚肠。公虽未以宾礼待之,而置腹推心,不啻骨肉,僚友咸庆公得人。

时郡中有疑狱,久而不决,公将揭宰而不忍,因谋之于大钟。对曰:“士人攻苦十年,始克出宰百里。某令非无才者,但事属暖昧,仓猝难明论。公予薡旬日限,或可以白。”公知其侠且才,笑而许之。大钟故多髭,虑人识之,乃截须拔眉,衣敝衣,乘昏出署,变姓名为人佣。未及期果得其奸状。盖邑有豪家,素习强横,以其居近清溪,托言凿池,引水入囿,凡奴仆及佃人,有不适意者,辄生而纳之沟中,既毙而后弃之溪内,急流迅下,瞬息数十里,人因莫测其致死之由,毙者且不一人矣。

一日,主私美婢,主妻见而怒,乘主外出,挞之无算,亦如其法淹毙之,遽投诸清流。邑人见尸,投首于宰。宰验之有伤,无敢判为自溺,且系外乡人,绝无尸亲,因榜于通衢,而行路皆知。于是前所受害诸家,咸疑死者之不明,群起赴诉,又不知婢出豪家,莫敢指为怨府。豪益自得,所为愈暴,而狱更经年不结。幸大钟见及于此,出署即投豪家,以金赂其左右,为之先容,使为粪除之隶。暇与豪家群儿戏,诱之使言,遂如犀烛,并悉婢之姓氏由来,遁归告公。公以它事命役驰召婢家,既至,躬亲听论。婢之冤雪,众之死遂可类推,豪因尽伏其罪。案定,公以功归宰,宰得无患,深感大钟之德,馈以百金,义不受。(选自《萤窗异草》,有删改)

【注】①昆季,兄弟。长为昆,幼为季。

②苞苴(bāojū),指贿赂。

③关说,代人陈说,从中给人说好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钟适来省兄——适:恰好

B.始克出宰百里——克:战胜

C.衣敝衣,乘昏出署——衣:穿

D.而狱更经年不结——经年:多年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钟薡“侠”“才”的一组是( )

①苞苴不行于冷面

②事属暖昧,仓猝难明论

③变姓名为人佣

④暇与豪家群儿戏,诱之使言

⑤以金赂其左右

⑥馈以百金,义不受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燕、钟薡兄弟二人因为忠心正直而得到袁太守的信任,袁太守把他们看做是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

B.袁太守因疑案难决准备撤掉负责案件的县令的职务,但却于心不忍,于是征求大钟的意见,大钟不同意撤掉县令并主动要求查清案件的真相。

C.大钟为调查案件,乔装打扮,以仆人的身份深入豪绅家中,通过与豪绅家中小孩的谈话,巧妙地摸清了事件的真相。

D.大钟在豪绅家中弄清情况后,逃回官署,借口别的事情派遣差役快速召来女婢的家人,终于使女婢的冤屈得以昭雪。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虽未以宾礼待之,而置腹推心,不啻骨肉,僚友咸庆公得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郡中有疑狱,久而不决,公将揭宰而不忍,因谋之于大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B

2.C

3.D

4.(1)袁公虽然没用待贵宾的礼节来对待他们,但对他们推心置腹,把他们视为亲人,同僚朋友都祝贺袁公找到了得力的助手。

  (2)当时郡中有一桩疑难案件,很长时间都没能审理结案,袁公想撤掉负责案件的县令的职务,但又不忍心,于是就和大钟商量这件事。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