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王盘庚说:“重我民,无尽
时间:2024-04-18 13:41:28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12分)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王盘庚说:“重我民,无尽刘。”(注:所谓“刘”,《尔雅释诂》:“杀也。”即指宰割之意。)
商纣王曾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材料二《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
材料三在灾荒年间,解决民生问题尤其重要。《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指饿死的人)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材料四“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关注民生,是近代民本思想的核心。对于民生主义,孙中山解释说:“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不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中国国民党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盘庚和商纣王在治国思想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不同的统治结果。两人统治的最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2分)
(3)据材料三概括范仲淹为解决民生问题而采取的救灾措施。(2分)
(4)明末清初,民本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并分析黄宗羲经济主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2分)
(5)据材料五归纳孙中山民生主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并谈谈你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看法。(4分)
最佳答案:
(1)问题:说明了民众是决定王朝命运的关键力量。(2分)
(2)目的:维持民众基本生活;稳定社会秩序(2分)
(3)措施:直接救济;以工代赈。(每点1分,共2分)
(4)政治主张:反对君主专制。(1分)社会现实:商品经济的发展(或工商业的发展)(1分;若仅答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得分)
(5)目的:消除社会贫富悬殊(缩小贫富差距);发展资本主义。(每点1分,共2分)
看法: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未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一分为二地评价民生主义,亦可得2分)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第一题,答题的切入点是理解盘庚和商纣王的治国思想分别是什么,通过材料中“重我民,无尽刘。”可知盘庚的治国思想是重视民众,由“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可知表明商纣王更注重自己,命运的不同说明民众是决定王朝命运的关键力量。
第二题,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可知,唐太宗轻徭薄赋、不夺民时,因为他知道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所以唐太宗的目的还是维持民众基本生活;稳定社会秩序。
第三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可知是直接救济;从‘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中可以知道通过以工代赈救济民众。
第四题,同样获取有效信息“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为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结合黄宗羲生活的年代可知当时的经济状况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五题,本题依旧是考查的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通过阅读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可知孙中山的目的是目的:消除社会贫富悬殊(缩小贫富差距);发展资本主义。对于孙中山的评价要用客观的眼光看待。
考点核心:
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