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8分)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
时间:2024-04-18 11:29:10 栏目:学习方法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png)
题目内容:
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8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先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①犹复以为将()
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③桓公怒,欲倍其约()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弃信于诸侯,先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小题3: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最佳答案:
小题1:(1)封……作,让……作 (2)会面,相见(3)违背 (3分)
小题1: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2分)
小题1: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3分)
答案解析: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信、援”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介词结构后置要进行调整“于诸侯弃信”。
小题1:这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如:从“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曹沫投其匕首”看出“胆气过人”;从“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看出“以死卫国”。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