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

时间:2024-03-12 04:33:44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09461.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有删节)

【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

②著作:即著作郎,古代官名。

③隐囊:靠枕。

④三九:即三公九卿,封建王朝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

⑤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冠:成年

B.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顾:拜访

C.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快:豪爽

D.是犹求饱而懒营馔馔:食物小题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不学无术者的丑态的一组是()

①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②耻涉农商,差务工伎

③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④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

⑤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 ⑥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鄙视腐化无能的南朝士族,认为那些没有学术的贵游子弟只会讲究华美服饰、排场

器用,一旦遭了乱离,将可能处境悲惨。

B.劝勉读书,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者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了有学问才艺的人可

以随处安身的道理,条分缕析,有说服力。

C.作者认为人活在世上,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士、农、工、商等阶层应该各司其职,平等

相待,做好自己的专业。

D.作者认为,时局动荡,要想安身立命只能靠自己的艰辛努力,多读书从而谋得一技之长,没有捷径可走。同时讽刺了那些依赖靠山的贵族子弟。

最佳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答案解析:

小题1:顾:通“雇”,雇佣

小题1:①是为人没有操守的后果,与不学无术没有关系;

②是一些士大夫在思想认识和技能上的不足,并非丑态;

⑥是愚人或智者都希望实现的,不属于丑态。

小题1:“平等相待”无中生有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