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问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时间:2024-03-10 13:09:52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文本选段,完成问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398067.html
题目内容: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问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寿:长寿,活得长

B.不抑耗其实而已 其实:它的果实

C.既然已既然: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

D.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爱:喜爱

2.下列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故不我若也

B.唯利是图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苟有能反是者

3.下列对于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虽名为“传”,但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喻性寓言。

B.文章由事及理,以小见大,极富哲理,通过贴切的比喻、鲜明的对比和恰当的类比,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作者围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之纲,分述“己植”和“他植”。己植部分说明树木的本性,再说明“自己”如何按照树木的本性去栽培,做到“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他植部分则分述两种违背树木本性发展的做法,然后归结到“他植”不如“己植”,由此显示橐驼种树之道的正确。行文简洁,对比鲜明。

D.在此,作者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次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比较。郭橐驼种树经验的陈述,为下文作者明确总结提出治民须“顺木之天”的道理作了铺垫。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C

2.D

3.D

4.(1)一般说来,种植树木的方法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移栽树木要保留根部的旧土,捣土要细密。

  (2)树木移栽的时候要像培育子女一样精心细致,栽好后置于一旁要像把它丢弃一样,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就可以不受破坏,而能按照它的本性自然生长了。

  (3)更严重的,还用手指抓破树皮来检验树的死活,摇动树根来察看栽得是松是实,这样,树木的本性就一天天丧失了。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