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等高线图,图中A、B、C三地为城镇,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时间:2024-03-10 03:55:42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读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等高线图,图中A、B、C三地为城镇,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地地形的主要类型并简述判断理由。(4分)
(2)依据右边等高线图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同点。(至少2点,4分)
(3)某中学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L、P线路攀登狮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点设在丙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4分)
最佳答案:
(1)低山丘陵(2分);海拔大多在200-1000m之间,地势起伏明显。(2分)
(2)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间;山谷出口处;有河流流过;跨河分布。(4分)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以下为两组答案:(判断与理由各2分,共4分)
A:合理。理由:两条路线水平距离和相对高度(或“海拔高度”)相近。
B:不合理。理由:L线路中狮山的等高线比P线路中虎山的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L线路的实际路程略长于P线路(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理由不写或写错不给分)
答案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分析,图示地区海拔大多在200-1000m之间,地势起伏明显。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2)读图可以看到,甲乙两村都位于河流出山谷的谷口,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间,属于山麓冲积扇地形,村中有河流流过,桔子跨河两岸分布。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对此类题要求是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从丙点出发,两条路线水平距离和相对高度(或“海拔高度”)相近。据此认为合理也可以。
都从丙点出发,读图可以看到,L线路中狮山的等高线比P线路中虎山的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L线路的实际路程略长于P线路(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由此也可以认为不合理。
考点核心:
地形剖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某条剖面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直观地反映出地出上沿剖面线方向的地势的起伏状况。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