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库存现金盘盈如何写会计分录?

时间:2024-01-06 10:04:49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库存现金盘盈如何写会计分录?」,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300428.html

库存现金通常是指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对库存现金进行清点发现盘盈时,具体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库存现金盘盈的会计分录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经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部分)

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

什么是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是指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库存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制度,正确进行现金收支的核算,监督现金使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待处理财产损溢在未报经批准前与资产直接相关,在报经批准后与当期损溢直接相关。

待处理财产损溢是什么?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已经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经常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即“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营业外收入是什么?

营业外收入是除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之外的其他利得,换句话就是不在企业营业执照规定范围内的,与企业正常业务无直接关系的收入。是贷方科目,在利润表中体现,但并不影响企业营业利润。

实际业务中,比较常见的有:债务重组利得、盘盈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等。

盘盈盘亏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盘盈盘亏的具体分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认,比如,

①1、库存商品盘盈时做如下分录,

盘盈后,但是在企业未批准处置之前,

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批准后做如下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管理费用。

2、存货盘亏时:

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原材料等,

批准后:

(1)因收发计量、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盘亏,计入管理费用。

(2)因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导致的盘亏,计入营业外支出。

(3)应收责任人、保险公司的赔款,计入其他应收款。

借:管理费用,

营业外支出,

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②库存现金盘点会计分录:

现金短缺(实存&lt账存),相关会计分录:

报经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报经批准后:

借:其他应收款(责任人或保险公司应赔偿的部分),

管理费用(无法查明原因的)(影响营业利润),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现金溢余(实存&gt账存),相关会计分录:

报经批准前: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报经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

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的)(不影响营业利润)。

盘点盘盈盘亏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盘点盘盈盘亏的会计分录:

盘点现金:

现金盘盈时: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经过审批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金额)

贷: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造成的溢余金额)

现金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借:其他应收款(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金额),

借:管理费用(无法查明原因造成的短缺金额),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盘点存货等实物:

存货盘盈时: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批准处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发现存货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批准处理后: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和过失人的赔偿),

借:管理费用(一般经营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意外灾害等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固定资产盘点:

盘盈时会计分录:

(1)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2)调整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盘亏时会计分录:

报经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累计折旧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报经批准后:

(1)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 ,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借: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上一篇:课税对象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学习方法推荐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