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企业盈利了,企业就会对取得的收入进行分配,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投资收益分配,那么分配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该怎么做?
分配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
①发生收益时: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②取得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③期末结转利润:
借: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④年末转入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
⑤计划分配给股东:
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
⑥实际发放: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哪些区别?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得的收入(所发生的损失为负数),如企业对外投资取得股利收入、债券利息收入以及与其他单位联营所分得的利润等。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企业以各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投资收益一般是已经实现的收益。而公允价值变动则只是在账面上体现的一种价值波动,不一定会有实际变现。
什么是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是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它不仅包括项目的销售收入,还包括资产回收的价值(即在项目寿命结束时回收的固定资产和营运资金)。投资可分为产业投资和金融投资。人们通常说金融投资主要是指证券投资。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会计分录怎么做
借:利润分配——向投资者分配股利 XXX贷:应付股利XXX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XXX贷:利润分配——向投资者分配股利 XXX借:应付股利XXX贷:现金XXX利润分配,是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顺序,在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的过程与结果,是关系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利润分配的管理和核算。企业利润分配的主体是投资者和企业,利润分配的对象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利润分配的时间即确认利润分配的时间是利润分配义务发生的时间和企业作出决定向内向外分配利润的时间。
每月分配给投资者利润,如何做会计分录
1、决定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股东贷: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代扣股东20%分红所得税)
2、支付:
借:应付股利——股东
贷: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3、结转利润分配明细科目: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4、上年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应付股利
5、本年支付分配的利润时: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1、所得税的缴纳
借:所得税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具体是:计提时: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缴纳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等
结转时: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
2、将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税后利润的10%)和任意盈余公积(根据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计算)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如有优先股。应在“任意盈余公积”前分配股利
4、分配股利(根据董事会决议)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贷:应付股利
5、结转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股利
6、以盈余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转入
企业利润分配的对象是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这些利润是企业的权益,企业有权自主分配。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一般次序和重大比例也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利润分配的有序进行,维护企业和所有者、债权人以及职工的合法权益,促使企业增加积累,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国家有关利润分配的法律和法规主要有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等,企业在利润分配中必须切实执行上述法律、法规。
利润分配在企业内部属于重大事项,企业的章程必须在不违背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对本企业利润分配的原则、方法、决策程序等内容作出具体而又明确的规定,企业在利润分配中也必须按规定办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利润分配
分配投资收益会计分录
①发生收益时:
借:应收股利—B
贷:投资收益
②取得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B
③期末结转利润:
借: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④年末转入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
⑤计划分配给股东:
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
⑥实际发放: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