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文

时间:2024-01-05 14:04:35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文」,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262384.html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诗歌内容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写的是知青“上山下乡”,离开家园的场景,诗人抓住火车开动这一时刻,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别之情,对为了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汇聚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瞬间。

使这一瞬间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全诗以极为通俗平实的语言,倾注满怀真情,又抓住特定的时代内涵,使其主旨有更深广的历史意义,发人深思。此诗后被选入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中。

作品原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我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的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在1968年底,从北京掀起了一场波及全国、影响到千家万户的上百万青年上山下乡的狂潮。此诗就写于1968年12月20日,是作者告别北京站、乘每天一班的四点零八分的火车到所插队的山西农村过程中写的。

作为上山下乡知青队伍中的一员,在即将离开故乡北京的一刹那,作者的心灵突然受到强烈的触动,这种触动包括对故乡、母亲、文明的眷恋,也许还包括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文革”的那些岁月里谁也无法预测,也许这就是他们“最后的北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作者

食指(原名郭路生)。

此诗写于1968年12月20日,是作者告别北京站,乘坐每天一班的四点零八分的火车到所插队的山西农村过程中写的。

作为上山下乡知青队伍中的一员,在即将离开故乡北京的一刹那,作者的心突然受到强烈的触动,这种触动包括对故乡、母亲、文明的眷恋,也许还包括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

于是他大笔一挥,记录下这触动的时刻。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写的是知青“上山下乡”,离开家园的场景,诗人抓住火车开动这一时刻,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别之情,对为了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汇聚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瞬间。

使这一瞬间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全诗以极为通俗平实的语言,倾注满怀真情,又抓住特定的时代内涵,使其主旨有更深广的历史意义,发人深思。

此诗后被选入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中。

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写作背景

背景:此诗写于1968年12月20日,是作者告别北京站,乘坐每天一班的四点零八分的火车到所插队的山西农村过程中写的。

作为上山下乡知青队伍中的一员,在即将离开故乡北京的一刹那,作者的心突然受到强烈的触动,这种触动包括对故乡、母亲、文明的眷恋,也许还包括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

于是他大笔一挥,记录下这触动的时刻。

原诗: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我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的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食指之所以取名为“食指”原因:

1、郭路生(食指)的母亲名叫石维元故有 “石之子”之意。

2、食指先生少时尊师,“师”与“食”谐音。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山东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高中学历,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食指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上一篇:《再别康桥》课文 下一篇:

学习方法推荐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