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资讯/ > 互联网资讯/互联网资讯 订阅

贵州行2019(一)——肇兴千年侗寨

时间:2024-01-04 22:54:22 栏目:互联网资讯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互联网资讯「贵州行2019(一)——肇兴千年侗寨」,供互联网资讯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210659.html

贵州行2019(一)——肇兴千年侗寨

  贵州有个全国最大的侗寨——肇兴千年侗寨,曾是2018春晚的分会场,肇兴侗寨风景区位于贵州黎平县东南部,黔、湘、桂三省交界地段。2017年初次来贵州时,林也在贵州旅游,给我推荐过这里的八寨一山徒步之旅,但当时已从兴义到云南了,甚觉遗憾。今年夏天就去这里看看吧。

  交通

  肇兴侗寨距从江高铁站很近,从江高铁站位于贵广线上,很多地方都可直接乘高铁到从江。我从贵阳坐高铁到从江站,仅一小时四十多分钟,经龙里北、三都县(可从这里到荔波)即到从江站,出站右侧是汽车站,有直接到肇兴侗寨的中巴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侗寨的第一道大门前是一广阔的广场,2018年的春晚分会场即在这里,广场的一侧矗立着银色的月形侗族头饰,广场中央正在修建鼓楼。寨门对面有停车场,若是自驾,可将车停在这里,买门票后或徒步或乘观光车进寨。若乘中巴,司机会让你下车买票,然后再上车进入寨子。

  住

  

   侗寨有许多客栈,我住在肇兴河畔的兰草昕客栈。客栈取名“兰草昕”,我想是有寓意的,兰,取兰花之高雅,客栈装饰的花大多为兰花。草,取草之旺盛的生命力。昕,为初升的太阳。我喜欢这种感觉。

  客栈是木质的三层小楼,一楼有茶座。墙边的装饰柜上放着各色的小摆件,小花瓶里扦插的吊兰洋溢着生机。

  服务台旁的夏兰散发着缕缕清香。

  窗外的各色小花正在怒放……闲坐小窗旁,或读本书,或聊天,听窗外哗哗的河水声,看河对面干栏式木楼,感觉妙极了。

  我住在二楼,沿着台阶上楼,墙壁上悬挂的吊兰迎接着客人。客房的门前亦摆放着兰花,楼道里静静贮立的挂烫机令我有回到家的感觉。

  

   房间虽不大,但精致温馨。木质的窗很是原生态,隔着白色纱帘,看到对面的侗家木屋。草绿色的落地窗帘与木窗极和谐,小花瓶中扦插着吊兰,摆放在木架上。推开窗,飘来湿润的风,小河的水哗哗流着,对面小楼的窗半开半掩着。

  

   卫生间摆放的洗漱用品亦是家庭常用的品牌,可看出客栈主人在细节方面的用心。

  

   兰草昕客栈的店长一一小刘是刚大学毕业的学生,他来自黔东南。他善良而能干,稳重而幽默。有时我们在门口聊天,他讲他的工作和生活,对面的侗家木楼上,有他在这里新结识的邻家朋友。当朋友忙时,他会照管朋友的孩子。从他轻轻地描述里,感受着他与乡邻的温情,这种温情,也给了我们这些游客。

  

   侗寨三宝之侗族大歌

  

   我很幸运,到侗寨时,正赶上侗家人的节日一一六月六,这是他们的粽子节(他们不过汉族的端午节),过节时,吃粽子、唱侗族大歌庆贺节日。小刘接我时告诉我,下午在表演场有侗族大歌的表演比赛。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表演场的长条木凳上坐了许多观众,我寻找无人的空位坐了下来。因为座位没有层次,所以前方的观众还是有点儿遮挡视线。但挡不住那天籁清泉般的旋律传入耳廓,感觉那样的原始和纯净。

  

   它歌唱劳动,自然,爱情和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侗族大歌来源于自然和生活。比如说蝉歌,就是模仿蝉鸣形成的。

  他们在劳动之余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效法自然界的声音形成自己的音乐。侗寨的一位中年男子告诉我,因为侗族没有文字,所以侗族大歌都是口耳相传下来的。自六月六以后,侗家的节日特别多。因为各种庄稼蔬菜水果陆续收获,侗家人就特别高兴,他们以节日形式来庆祝收获。听着侗家大哥的介绍,我对他们很钦佩。他们能够把快乐融入劳作与生活当中。生存条件虽然艰苦,但苦中能寻到乐身养心的方法。

  表演队有四十多个,来自肇兴侗寨及周边各个侗寨。每个表演队着不同色彩的侗族服装,但无论头饰及款式都体现了侗族服装的特点。

  

   侗族服饰崇尚黑色和蓝色,凸显出侗族凝重深沉,厚重朴实的民族特点。在衣襟和袖口处,饰以亮色的刺绣、织锦纹样,与大面积的黑篮色衣身形成对比,在深色基调上不会显得过于沉闷和单调,体现了侗族人低调内敛含蓄的审美原则。

  

   但是作为演出服装,色彩要艳丽丰富了许多。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女子的服饰。他们把头发在头顶盘成发髻,为了让发髻大一些,他们用黑色的棉质细线与自己的头发合在一起,再把它们盘起。然后再把各样的银饰插在发髻上。

  

   她们着上衫下裙,她们的上衫,有的开襟,有的对襟,领口、袖口等部位镶着各种花边,腰部系着有银饰的围裙,显出体态的婀娜。紧速纤腰以后,就从下到上逐步收缩, 使整个胸部处于开放状态,再恰到好处的衬上一块儿锦绣般的胸兜。下着及膝的百褶裙,膝盖以下,系有与衣裙协调的绑腿,便于行走,劳作。

  

   她们的银饰华贵而有异域风情,一对精致的耳环,画龙点睛点缀了整个脸庞,胸前的硕大的银项圈,昭示着雍容华贵。一块儿不大不小的银背坠垂在后背,恰如其份地填补了后背的空白,与胸前的银项圈相映成趣。

  我好奇的看着他们化妆,梳头,演员无论老少,都很投入的做着这一切,我问她们,

  

   “头饰和项链是银的吗?”

  

   “若是银的早就不见喽。”一位演员呵呵地笑着。

  

   各个表演队依次上场,动情地演唱着他们的歌,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

  

   获奖的队伍兴高采烈,放鞭炮庆贺。

  

   未获奖的,虽不及获奖的那么兴奋、但也有着参与后的淡淡的满足。他们手拉为演出准备的行李,如一道风景走在肇兴侗寨的主街道上。

  

   侗寨三宝之鼓楼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是侗寨三宝之一。有“无鼓楼不成寨”的说法,鼓楼既是他们的家园,又是他们的殿堂。肇兴桐寨鼓楼为多层密檐宝塔状木质建筑,由杉木制成的柱、板穿榫而成,不用一钉一铆。作为侗寨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鼓楼具有集会、议事、祭祀、娱乐和休闲等功能。几乎所有的鼓楼都占据着该寨或“团”风水、视线最好的位置。

  肇兴的五座鼓楼,分别属于五个“团”,在弄况坡上观察,五座鼓楼按照一条大船的造型来布局,有船头、船尾、船蓬和两个桅杆。肇兴人希望借着这条船,回到他们的祖先骆越人曾经栖息过的地方。鼓楼是侗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侗家人不仅在这里栖息身体,而且在这里栖息灵魂。

  

   鼓楼与周围青色的山水、绿树、侗家木楼构成一副和谐美丽的画面。

  夜幕下的鼓楼熠熠生辉,好似五顶金冠,那是来自远古的神秘和庄严。

  

   夕阳照在鼓楼顶上,送给侗寨每日最后的光芒。

  

   侗寨三宝之花桥

  花桥(即风雨桥,侗寨人称为花桥),侗族三宝之一。花桥上有桥廊,桥廊内过道两侧有供人坐靠的长椅。梳状的栏杆既美观又通风透气。

  

   清澈平静的肇兴河上,静卧着五座大小相近、风格各异的花桥。分别与五座鼓楼相应。

  

   这些花桥全部用杉木建成,檐牙交错,所有的梁、柱、枋、板,全系穿榫逗扣衔接拼合,不用一钉一铆。经多年风雨、人畜走动,尚未有稍许松动变形,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侗寨的人们坐在桥内的长凳上,有的打牌,有的闲聊,有的躺在长凳上打盹,那样放松和闲适。

  花桥连着肇兴河两岸的人家,也是人们休闲乘凉的场所。河水从桥底哗哗流过,水的流动带来了风,这是夏日里极凉爽的地方。

  

   花桥廊内上方,绘有彩绘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侗族神话故事、祖先传说、风俗节日场景,也有侗族的图腾标志,甚至还可以看到源自侗族民间传说的故事图谱。

  

   梁上悬挂着灯,夜幕降临时,灯便亮了。花桥更显得亮丽,如花船在水面行走。

  

   每天当我经过这里回客栈时,如侗家人一样在长凳上坐坐,听听水声,沐沐夏风,暸望两岸的碧树与木楼,美好的感觉和画面便流进心中。

  

   侗寨掠影一一 入口

  

   从中巴车下来就是寨子的正式入口了,肇兴河从寨子里缓缓流出。

  

   干栏式木楼坐落在青山与稻田之间,炊烟慢慢升起。

  

   水车缓缓转动,浇灌着稻田。迎接我的就是这样一幅田园人家的画面。我在这里静静等待兰草昕客栈的小刘来接我。

  

   侗寨掠影一一侗文化展示中心

  

   到侗寨,侗文化展示中心是要参观的。这里介绍了侗族的文化生活。

  

   院内建筑是二层干栏式木楼。

  

   前院的木楼内主要展示了侗族的芦苼,侗戏,侗族大歌,服饰,生活场景等。

  

   后院有刺绣,蜡染,扎染的体验馆。

  侗寨掠影一一音画歌舞

  

   肇兴侗寨有以侗族文化为主体的文艺表演。白天有寨门迎宾以及以侗族大歌为主并伴有民俗民风展示。夜晚场的表演包括歌舞及剧目。

  侗寨掠影一一肇兴侗寨的路

  侗寨的主街道从景区寨门开始,经过五座鼓楼,可通向到堂安侗寨的乘车点。有寨内的观光车通过。凡是买了门票的游客在这里都可以免费乘车。

  

   街道两旁的房子是干栏式木楼,有客栈,饭馆和各种店铺。

  

   繁华的街道上相当一部分都是游客。在这里做生意的,不但有本地人,很多都是来自外地的。他们看好了这里的商机。

  

   我最喜欢肇兴河两旁的小路。

  在这里行走可以看侗家人的生活。

  看他们晾晒的衣服,漂染的侗布。

  有时还能看到有人在垂钓。

  

   看他们围在一起吃饭。看侗家灯火依次亮起。

  

   这个美丽宁静的山寨,依靠肇兴河的滋养,侗家人在这里休养生息。我喜欢这份宁静和原生态。

  

   随着交通的便利和游客的涌入,侗寨的生活和经济模式已在悄悄地改变,许多外地客商进入侗寨。

  

   他们的物质生活比原来富裕了,但愿他们的精神生活仍像原来那样纯朴、乐观、向上。

  

   当我离开侗寨时,仍感意犹未尽,也许我会再来。

  1、贵州省黎平县水口镇大道村邮政编码是什么2、黎平县属于贵州哪个市3、黎平县属于贵州哪个市?4、贵州黎平穷吗5、黎平县是属于哪个市6、贵州省黎平县历史概况贵州省黎平县有什么历史概况贵州省黎平县水口镇大道村邮政编码是什么

  贵州省黎平县水口镇大道村邮政编码是557305。水口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是一个包含了38个村庄的乡镇。

  黎平县属于贵州哪个市

  黎平县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县。

  黎平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总面积444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黎平县下辖3个街道、14个镇、7个乡、2个民族乡。2021年,黎平县户籍人口58点04万人。

  明朝,设黎平府。1956年,划归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1年,黎平县地区生产总值103点85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五点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点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点9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4点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267元。

  黎平县风景名胜: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10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

  翘街,又称东门街,尚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全长近1千米,两头高,中间低,形状如翘起的木扁担,因此称为“翘街”。

  黎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总面积5475公顷,其中:德顺楠竹林场太平山景区面积4573公顷,东风林场景区面积902公顷。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九十四点五,海拔500至1256米之间。有以乔木为主的森林植物76个科,224个属,521种。

  黎平县地方特产:

  黎平香禾糯,贵州省黎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黎平香禾糯具有米粒大、色泽洁白、糯性强、口感好、香味特浓等特点,富含维生素B及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2009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黎平香禾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黎平茯苓,贵州省黎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黎平茯苓体重坚实,色白细腻,粘牙力强。2014年09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黎平茯苓”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黎平县属于贵州哪个市?

  黎平县不是属于哪个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西连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北接黔东南州锦屏县、剑河县,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

  相关信息

  黎平县政府驻地德凤街道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历经700余年历史,古城保留完好,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截至2020年底,茶叶种植面积26.1万亩,其中投产面积22.6万亩。是中国南方28个重点林业县、国家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全国百个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全国林改百佳县、中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有”杉海粮仓油壶”等称号。

  贵州黎平穷吗

  你好,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贵州黎平相对于正常地方还是比较穷的,基础设施都比较差,但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也摘帽国家级贫困县。黎平,位于贵州黔东南边缘,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地理上形成侗乡腹地,自古以来都是侗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知识拓展:黎平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而有"侗乡之都"的美称。黎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政府驻德凤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府城,古城保留完好,有"杉海粮仓油壶"、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黎平县是属于哪个市

  贵州黎平县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也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中主要居住的是侗族,也是侗族文化的发源地,有“侗族之都”的美称。黎平县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城内还有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翘街。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茶叶终止面积很广。除此以外黎平县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湿热气候为主,其中也有很多著名景点,例如黎平会议会址、肇兴侗寨、黎平翘街、黄岗侗寨、天生桥、八舟河、南泉山等,是一个旅游胜地。

  贵州省黎平县历史概况贵州省黎平县有什么历史概况

  1、黎平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西连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北接黔东南州锦屏县、剑河县,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

  2、黎平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而有“侗乡之都”的美称。黎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政府驻德凤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府城,古城保留完好,有”杉海粮仓油壶”、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3、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止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8万亩。黎平县是中国28个重点林区县和国家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4、黎平得名源自1322年(元至治二年设上黎平长官司。黎平府自1413年设置始至1913年废除,有500年的历史。

  5、黎平,侗语音译。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黎平境内开始建土司,置福禄永从长官司。元至元中,于里坪寨置上里坪长官司(‘里’,原是侗族人民祭祀的处所。

  6、1283年,置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古州,今黎平罗里。至治二年(1322年,废除总管府,里坪寨更名黎平寨,上里坪长官司改为上黎平长官司,辖12个长官司,隶属湖广行省思州安抚司(思州,今岑巩,黎平始得名。

  7、1385年,废除上黎平长官司,建五开卫指挥司,军政总管,辖15所2屯、14个长官司。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除思州安抚司,设黎平府于黎平寨之官团,隶属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辖潭溪、八舟、古州、曹滴(后废、洪州泊里、福禄永从、西山阳洞(后废7个长官司,境内实行军民分治;五开卫辖所、屯,隶属湖广。

  8、1434年,并新化府入黎平府,府辖区扩大,为有效管理新辖湖耳、欧阳、新化、龙(隆里、亮寨、中林验洞、赤溪_洞7个蛮夷府城驻地由官团迁至五开卫城(五脑寨,府卫同城。

  9、1441年,明正统六年,废除福禄永从长官司,设永从县,隶属黎平府。1582年(明万历十年,黎平府改为军民府,兼治五开卫事,知府归沅辰道节制。1600年黎平府隶属湖广行省,1603年复隶属贵州。

  10、1725年,楚省的五开、铜鼓二卫改属黎平府。1727年,五开卫改设开泰县,铜鼓卫改设锦屏县,隶属黎平府,改楚省靖州的天柱县属黎平府。

  11、1730年,设古州厅同知,属黎平府。

  12、1733年,天柱县改隶属镇远府。

  13、1913年,原府、州、厅一律改为县,废府设黎平县和洪州分县,改开泰县为锦屏县,属黔东道。

  14、1935年,黎平县为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驻地;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同年撤销洪州分县,并入黎平县;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5、1950年,黎平县属独山专区,1952年属都匀专区,1956年划归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6、2013年,黎平县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直管县试点。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互联网资讯推荐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