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网站概况
时间:2020-06-29 11:06:22分类:科学研究浏览:8网站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11月。全院现有历史(成吉思汗)研究所、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哲学与宗教研究所、草原文化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牧区发展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政治学与法学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俄罗斯与蒙古国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城市发展研究所等13个所及图书馆和杂志社;并设有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蒙古学研究中心、“三少民族”研究中心、内蒙古舆情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中心;设有院办公室、科研组织处、人事处、机关党委等4个职能部门;还有应用研发科研实体蒙古语信息技术研发中心(MIT)和设在盟市、不占编的鄂尔多斯分院、呼伦贝尔分院、乌海市分院、通辽分院和兴安盟自然资源研究所。出版有《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汉文版)、《中国蒙古学》、《蒙古学研究年鉴》四种杂志。
中国草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内蒙古基地、中国蒙古学学会和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设在我院。
全院现有在职职工217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员9人,1名学者列入中共中央组织部联系专家行列,5名学者列入自治区领导干部联系的百名专家行列,4名学者被确定为自治区非党优秀人才,2名学者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确定为意识形态领域“四个一批”人才,1名学者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人物”。
建院以来,我院共出版各类著作500余部,发表论文、调研报告及学术文章7000多篇,开发蒙古语信息技术应用软件20多项;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和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奖项280余项,获得国家及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余项。
我院建院以来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有:《草原文化研究丛书》(11卷、12册)、《蒙古族通史》(上、中、下)、《蒙古族文学史》(1-4卷)、《汉蒙词典》、《蒙古文整词输入法》、《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内蒙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其中,《草原文化研究丛书》以及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研究等系列专题研究等成果开创了草原文化学科研究的崭新局面,为草原文化学科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蒙古族通史》等蒙古学著作已成为蒙古族历史、文学、语言、文献等学科的奠基之作。以《蒙古文整词输入法》为代表的蒙古语言信息技术研发成果达到国内少数民族语言计算机应用研发的先进水平。我院连续出版10余年的《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以及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政建议的《领导参阅》、《内蒙古舆情》,发挥了决策参考作用,成为汇集内蒙古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力量和成果服务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平台。
内蒙古社科院提出“担当使命、直道而行”的办院理念和“学科立院、人才强院、精品兴院、开门办院”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建设以“三个中心、两个基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智库发展目标,即将内蒙古社科院建设成为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点、区域优势的蒙古学研究中心、草原文化学研究中心与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中心;努力培育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基础理论研究基地和应用对策研究基地。
为此,院党委按照“巩固、调整、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突出优势学科、强化应用学科、扶持新兴学科,学科建设沿着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方向不断加强。蒙古学传统优势学科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应用学科在跨学科研究领域开始确立新的优势;草原文化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蒙古语言信息技术等新兴交叉学科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近年来,内蒙古社科院各个学科的科研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草原文化学学科被自治区列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草原文化研究进入自治区高校硕士研究生教学内容。提出的“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关于开展内蒙古文化资源普查的建议》等成果和建议被自治区党委政府采纳。自治区党委、政府起草重要文件、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起草向国家领导人的汇报等材料均有我院人员参加,我院已成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重大决策的重要参加单位之一。《领导参阅》受到自治区决策层及盟市领导的广泛关注。
“中国草原文化高层论坛”、“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中国蒙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元上都学术研讨会”、“阿尔寨石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经济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国际哲学节’座谈会”等一批持续性学术论坛、会议已成为我院联系全国乃至国际哲学社会科学界,共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的有效平台。其中“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作为“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中倍受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成为“平台固定,机制开放,主题多元,形式灵活”的重要品牌学术论坛。
随着“开门办院”力度的不断加大,我院学者与美国、蒙古国、日本等国及台湾、港澳地区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同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课题合作关系,与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社科院共同打造了《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东北蓝皮书),并联手编撰、出版了《东北城市年鉴》。在鄂尔多斯市成立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鄂尔多斯分院的基础上,我院又同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着手联合组建内蒙古城市发展研究院,并启动了鄂尔多斯宜居城市建设规划课题研究工作;在通辽市成立了通辽分院和区情调研通辽基地;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毡匠营村、鄂尔多市乌审旗建立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区情调研基地”,开辟了观察中国农村发展历程的重要窗口和新的视角;合作创办了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研究所、内蒙古领导决策信息中心等社会化科研服务机构。一个涉及国内外、上至国家级下至盟市旗县村级的“开门办院”格局基本形成。
服务决策和社会的领域不断扩大,我院多名专家学者成为国家规划课题评审、自治区“十大杰出人才”、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等自治区重要奖项的评审专家;每年均有数百人次接受区内外各种新闻媒体、网络等采访、专访和应邀担任特约嘉宾等活动,积极参与理论政策宣传、经济热点评论以及理论讲座和专题报告,参与制作各类电视文化和宣传片,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在重大社会活动和公共事务中的话语权。
在深化改革方面,我院大力压缩行政机构、充实科研机构和人员,撤并了4个职能处室、两个研究所,新成立了草原文化、城市发展、公共管理和俄罗斯与蒙古国4个研究所,对全院54个处级干部、29名科级干部进行了岗位聘用,率先对专业技术职务实施了分级聘任和管理;并按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的指导原则,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特点,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比例均占到全院机构和职工总数的70%,科研管理气象日新,有效适应了科研工作需求。
目前,内蒙古社科院承担着“七大科研工程”,即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第二、三期工程(2008年4月—2014年7月)、“蒙元文化研究工程”、《〈元史〉会注》项目、“内蒙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工程、“蒙古语语料库”建设工程、蒙文《大藏经》影印出版工程(合作)和2010年启动的“北疆项目”(合作)。在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蓝皮书分析预测学术水平的基础上,从2011年起,我院将出版《内蒙古文化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内蒙古人才发展报告》(人才蓝皮书),搭建全面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应用平台,逐步形成我院系列蓝皮书;筹备创办《中国草原文化研究》专业期刊;进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网站更新与完善工作,力争进一步提高为重点科研项目提供资料保障的水平。
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已发展成为一个颇具影响力、充满生机、富有地区和民族特色的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业机构。
协作说明
»需要联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站长洽谈业务,请点击上面的"进入官网"联系该站长。
»如果您正在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浏览,请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移动版》
»如果您觉得《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相关资料不全,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协作更新!
»如果您是网站管理员,也可以将贵网站官网网址、资料分享给本站!
»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最新权重信息,可以点击“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
»免责申明:本站提供的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本站实际控制,在2020-06-29 11:06:22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html/2349.html转载请注明
版权声明
1、本文内容转载自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www.nmgass.com.cn),或有会员发布,版权归原网站/法人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4、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