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订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

时间:2024-04-24 17:12:22 栏目:学习方法
【导读】:4304目录(https://www.4304.cn)在线提供,学习方法「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供学习方法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4304.cn/news/488028.html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 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席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位。逾年还,使有旨,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隧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委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饮食。

——《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强:勉力。

B.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向:仰慕。

C.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居:居住。

D.性宽易,与之接者。接:交往。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一项是

A.刑部、大理罪人。

B.因权势以请。

C.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

D.皆自谓可见肺肝。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A.因权势以请。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出财为偿所亡。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C.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两川……以资政殿学士行。

D.乃得去,莫不流涕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袁滋“慈惠”的一组是①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②流民至者,给地居之。

③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④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⑤耆老遮道,不得去。

⑥滋畏不得全,久不进。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⑥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滋学习勤勉,知识广博,读书悟性很高,以一个普通读书人的身份,未经科举进入仁途。他公正守法,以至大理寺,刑部官员执法不公而畏惧他。

B.西南少数民族归附朝廷,皇上派官员去安抚,官员们都畏葸不前,袁滋却毫不推辞。经过一年的艰苦工作,圆满实现了皇上的意图。

C.袁滋办理政务仁慈宽厚,不订立什么条款规章,安抚流民,法外施恩,深得百姓爱戴,以至离任时“耆老遮道。”

D.袁滋虽然执法如山,政事清明简要,为人又极宽厚,算得上封建社会的一个良吏。但他在受命平叛时却因兄长的缘故,畏敌不进,贻误朝廷大事。

最佳答案:

小题:C

小题:C

小题:B

小题:B

小题:D

答案解析:

小题:(应是停留之意)

小题:(用兵,使用武力。A项“罪人”,古,给…………定罪;今,有罪的人。B项“权势”,古,有权有势的人;今,权柄和势力。D项“肺肝”,古,内心;今,肺和肝,表“内心”则用“肺腑”)

小题:(介词,替、给;介词,被。A项两个“因”,介词,通过,经由;C项两个“以”,介词,用(凭)……身份;D项两个“乃”,副词,才)

小题:(要注意“直接表现”的限制)

小题:(有两处错,一是“执法如山”,二是“畏敌不前”)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

学习方法推荐

最新

本网站所有的文章都转载与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邮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