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
时间:2024-04-18 10:59:58 栏目:学习方法题目内容:
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牢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选自《晋书·孝友传》)
[注]①裒:音póu。
②佥:皆。 ③邴原:汉末学者。
2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有助之者,不听 听:听任
B.裒告求属令属:联系
C.安丘令以为诣己诣:造访
D.犹思慕不能进慕:依恋
2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步担干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B.因执手涕泣而去因击沛公于坐
C.此则京邑之人也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某所,而母立于兹
2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
①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
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25.翻译和断句
(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末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②吾德薄不足以荫卿。
③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最佳答案:
21.B
22.A
23. D
24.C
25.(1)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2)①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
②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
③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参考译文:
王裒,字伟元,是城阳营陵人,他的祖父王修,在魏国时就是个名士,父亲王仪,有高风亮节,文雅正直,做文帝的司马。东关战役时,文帝向众人说:“最近的事情,谁应该承担罪责。”王仪回答说:“罪责在元帅身上。”文帝大怒说:“司马想把罪过加在我身上吗?”于是让人把他拉出去斩首。
王裒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操行,按礼节行事,身高八尺四寸,容貌与众不同,说话声音清脆响亮,气质谈吐文雅刚正,博学多才能。痛恨父亲被杀,从不面向西面坐卧,以显示自己决不做朝廷巨子的决心。于是隐居起来教授学业,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都不去任职。在父亲墓旁建草庐而居,从早到晚经常到墓前跪拜,攀在柏树上悲声哀号,泪水洒落在树上,树也为之干枯。母亲怕听雷声,母亲死后,每次打雷时,王哀就到母亲的墓前说:“我在此。”读《诗经》时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总是多次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干脆不读《蓼莪》一诗。
(他的)家里贫困,就自己亲身耕种,根据人口的多少来耕田,度量身材大小来养蚕,也不听任别人对他的帮助,他的学生偷着为他割麦。王裒就放弃了这方面的耕作。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学生中有人被县里役使,告诉王裒,哀求他向县令求情,王裒说:“你求得的学问不够用来庇护自己。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向县令请托没有什么用处!况且我不动笔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于是担着干饭,让儿子背着盐巴、豆豉和草鞋,送那个被役使的学生到县里,跟随他的学生门徒有千余人。安丘县令以为是来拜访自己.就整好衣服来迎候他。王裒就走到趋土牢旁的道上,站在一块断裂的坚石上.说:“学生被县里役使,专门来为他送别。”于是握着学生的手哭着告别离去。县令就放了他,全县都为这事感到羞耻。
同乡人管晏年少时有才能却不被人知,唯独王裒认为他必定会名声显达起来。在众人中择他为友,正值两人的儿女刚出生.于是共同约定结为儿女亲家。管彦后来做西夷校尉,死后葬在洛阳,王裒后来又将女儿改嫁。管彦的弟弟管馥问王裒为什么这么做,王裒说:“我微薄的志向都寄托在偏远山野中,过去姐妹都远嫁.吉凶消息都听不到,我常发誓坚持按这种方式来嫁女。现在你的侄子把他父亲葬在洛阳。这说明他是属于京都人呀,哪里符合我当初和他结亲的本意呀!”管馥说:“我的嫂子,是齐地人.应当回到临淄去。”王裒说:“哪里有把父亲葬在河南.却跟母亲回到齐国的道理!如此行事,我家与他家还能有什么婚姻关系!”
北海的邴春年少就很有志向节操,安于贫寒的生活窘境,背着书籍到处求学,乡里的人都以为他是汉末学者邴原的再生。王裒认为邴春性格狭隘贪慕虚名。最终定会一事无成。后果然邴春品行不端,学业不成。自此人都认为王裒是有识之人。王裒常主张人的品行只要回归善良的本性即可,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等到京城洛阳倾覆,贼寇强盗蜂拥而起时,亲族都想移渡到江东,王裒却极恋祖坟和故土不忍离开,等到贼人越来越多想要走时,还在留恋不舍导致没及时前行,于是被贼人所害。
答案解析:
21.B【应为“请托”】
22.A【A均为“于是”。B第一个为“于是”,第二个为“趁机”。C第一个为“就是” ,第二个为“那么”D第一个为“可是” 第二个为“你”】
23. D【②写“安丘令”;
④写王裒有远见,⑥写王裒文章的风韵和知识渊博】
24.C【是因为管彦去世后儿子葬父洛阳有贪恋权势之意和“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的为孝。】(
25.(1)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2)①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
②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
③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1)注意“遗”译为“礼物”一类的意思,因“遗”前有动词“致”,故应译为名词,联系课文《孔雀东南飞》有:“留待作遗施。”; (2)注意“足以”译为“能够用来”“可以用来”和“荫”译为“庇护”一类的意思;
(3) 句注意“责”译作“责求”“要求”一类的意思】
参考译文:
王裒,字伟元,是城阳营陵人,他的祖父王修,在魏国时就是个名士,父亲王仪,有高风亮节,文雅正直,做文帝的司马。东关战役时,文帝向众人说:“最近的事情,谁应该承担罪责。”王仪回答说:“罪责在元帅身上。”文帝大怒说:“司马想把罪过加在我身上吗?”于是让人把他拉出去斩首。
王裒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操行,按礼节行事,身高八尺四寸,容貌与众不同,说话声音清脆响亮,气质谈吐文雅刚正,博学多才能。痛恨父亲被杀,从不面向西面坐卧,以显示自己决不做朝廷巨子的决心。于是隐居起来教授学业,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都不去任职。在父亲墓旁建草庐而居,从早到晚经常到墓前跪拜,攀在柏树上悲声哀号,泪水洒落在树上,树也为之干枯。母亲怕听雷声,母亲死后,每次打雷时,王哀就到母亲的墓前说:“我在此。”读《诗经》时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总是多次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干脆不读《蓼莪》一诗。
(他的)家里贫困,就自己亲身耕种,根据人口的多少来耕田,度量身材大小来养蚕,也不听任别人对他的帮助,他的学生偷着为他割麦。王裒就放弃了这方面的耕作。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学生中有人被县里役使,告诉王裒,哀求他向县令求情,王裒说:“你求得的学问不够用来庇护自己。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向县令请托没有什么用处!况且我不动笔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于是担着干饭,让儿子背着盐巴、豆豉和草鞋,送那个被役使的学生到县里,跟随他的学生门徒有千余人。安丘县令以为是来拜访自己.就整好衣服来迎候他。王裒就走到趋土牢旁的道上,站在一块断裂的坚石上.说:“学生被县里役使,专门来为他送别。”于是握着学生的手哭着告别离去。县令就放了他,全县都为这事感到羞耻。
同乡人管晏年少时有才能却不被人知,唯独王裒认为他必定会名声显达起来。在众人中择他为友,正值两人的儿女刚出生.于是共同约定结为儿女亲家。管彦后来做西夷校尉,死后葬在洛阳,王裒后来又将女儿改嫁。管彦的弟弟管馥问王裒为什么这么做,王裒说:“我微薄的志向都寄托在偏远山野中,过去姐妹都远嫁.吉凶消息都听不到,我常发誓坚持按这种方式来嫁女。现在你的侄子把他父亲葬在洛阳。这说明他是属于京都人呀,哪里符合我当初和他结亲的本意呀!”管馥说:“我的嫂子,是齐地人.应当回到临淄去。”王裒说:“哪里有把父亲葬在河南.却跟母亲回到齐国的道理!如此行事,我家与他家还能有什么婚姻关系!”
北海的邴春年少就很有志向节操,安于贫寒的生活窘境,背着书籍到处求学,乡里的人都以为他是汉末学者邴原的再生。王裒认为邴春性格狭隘贪慕虚名。最终定会一事无成。后果然邴春品行不端,学业不成。自此人都认为王裒是有识之人。王裒常主张人的品行只要回归善良的本性即可,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等到京城洛阳倾覆,贼寇强盗蜂拥而起时,亲族都想移渡到江东,王裒却极恋祖坟和故土不忍离开,等到贼人越来越多想要走时,还在留恋不舍导致没及时前行,于是被贼人所害。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